服务热线: QQ群:323625803 微信:a18232179|在线咨询
淳妈书屋
资讯中心
精彩纷呈!院士专家建言献策,谋划建筑“碳中和”路径
发布时间:2021/6/26 9:53:02

5月18日上午,以“聚焦建筑碳中和,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新体系”为主题,“2021(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20多位院士大师、40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演讲嘉宾,数千位全国绿色建筑领域顶尖研究院所负责人、绿色建筑领先企业及先锋实践企业代表参加大会并就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前沿技术分享和讨论。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主持。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曹立军,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为大会致开幕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解振华为大会致贺信,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徐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倪江波,德国能源署署长Andreas Kuhlmann,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GBC)原主席、新加坡建设局副局长戴礼翔,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田九坡,朗诗控股董事长、第十届中城联盟轮值主席、全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田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陈音为大会作主旨演讲或致辞。



18号下午的绿色建筑综合交流会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中国区主席毛志兵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国家能源集团 BIPV 办公室主任、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绿色能源与建筑研究中心主任秦文军,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谢远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2020 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俞孔坚,Forestry Innovation Investment (FII)总裁兼CEO Mr. Michael Loseth,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建党百年嘉兴市城市总规划师沈磊为大会作主题演讲。

毛志兵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中国区主席


绿色建筑综合交流会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中国区主席毛志兵主持。


陈宜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宜明在致辞中表示,基于17年来国际绿色建筑大会的引领和推动下,“绿色建筑”在建筑业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行业共识和社会共识。本次大会主题为“聚集建筑碳中和,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新体系”,这一主题顺应了中国“30·60”的深刻变革,也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正在构成新体系。他指出,新体系的建立,应该包括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的规划设计体系,以低碳、循环为基础的材料产品供应体系,以信息化技术和传统建筑业相结合的现代建造体系,以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及以及时有效的物业管理服务为基础的物业管理体系。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以“我国建筑的低碳发展路径为题,江亿在报告中表示,我国提出“双碳”战略,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和用能模式,避免出现美、日、韩发生的能耗增长现象;需要转变建筑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由消费者转为生产、消费、储存三位一体;需要在重视提高效率减少用电需求的同时,更要重视电力负荷侧的灵活性,柔性用电。他指出,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未来终端用能应尽可能用电力替代化石燃料,实现全面电气化。在推动能源零碳转型的同时,“双碳”战略也将带动新型产业发展,并为未来社会提供低成本能源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 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


以“碳平衡:数字诊断与智能推演”为题,吴志强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碳诊断的相关研究情况。他表示,目前该项研究的数据库范围覆盖到全球,可以为13861个城市的碳中和进行智能诊断。他介绍道,通过促进城乡与自然和谐发展,该项目的研究是为了提升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进而实现联合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需要各国科学家一起协调共同努力,以提升城市韧性为核心目标,建立跨城市的交流合作,多主体参与城市三维图,以期实现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秦文军

国家能源集团 BIPV 办公室主任、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绿色能源与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秦文军在会上分享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创新上的探索与实践,他在报告中表示,绿色能源建筑与绿色能源城市将使能源投资者、建筑商、国家社会宏观层面实现三方共赢,面向未来广阔明朗的前景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家能源集团BIPV办公室将继续砥砺前行,保持绿色能源建筑和绿色能源城市领域的领跑地位,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谢远建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谢远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朗诗作为绿色房地产集团公司多年来在绿色节能减碳方面的实践探索。他介绍道,早在2004年,朗诗就开始探索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绿色科技建筑,为不同气侯区的不同客户提供了很多包含绿色科技、健康舒适和节能环保的住宅产品。谢远建强调,朗诗集团早在2009年就成为世界气侯组织成员,十几年来一直参与气侯变化事务,未来朗诗还将通过深耕绿色科技和节能减排减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陈鹏飞

隆基新能源总经理


陈鹏飞在会上介绍了隆基在建筑光伏一体化上的实践探索。他表示,过去一百年,随着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碳排放已经让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走向危险边缘,能源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在全球碳中和的进程中,已经有将近几十个国家公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目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策下,我国已正式宣布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从业者,这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他指出,未来建筑可以是绿色电力的主要源头,而产能建筑也将会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俞孔坚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2020 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


俞孔坚在他的报告“基于自然的碳中和途径理论与实践”中表示,根据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计算,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即在2050年达到零排放,需要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途径来解决。基于自然的碳中和路径主要体现在“保护森林、改进农田管理办法、农业生产办法以及保护和再造湿地”三个方面。他指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定下的2050年零排放目标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们需要利用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抵消生活生产中的碳排放,通过基于自然途径吸收或进行减排是实现这个目标不可或缺的,也是高效快速的途径之一。


Mr. Michael Loseth

Forestry Innovation Investment (FII) 总裁兼 CEO


Mr. Michael Loseth在会上表示,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气候危机,而这是需要所有国家和行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重要经济体都正在经历为实现减碳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社会变革,也能看出对碳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明显倾斜。他表示,在此背景下,携手推广木结构建筑技术将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其它国家,建筑业都是碳排放大户,毋庸置疑,未来几十年,建筑业必将经历深刻变革,城市化进程也呈现新的趋势,新建建筑必须满足对现代化经济适用住房的普世需求。中国在采用低碳技术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通过木结构建筑将发挥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巨大潜力。



沈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建党百年嘉兴市城市总规划师


以“生态城市的中国实践与展望”为题,沈磊在报告中指出,城市占中国碳排放的70%以上,承载着中国60%的常住人口,其中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从碳排放的最终用户来看,80%左右都集中在城市,未来二十年,还将会有2-3亿人进入城市,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绿色低碳将成为硬约束。他强调,城市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众观全球生态城市的建设,以“生态城市”为目标进行建设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围绕主题,大会设置了首日的“大会开幕式”和“绿色建筑综合交流会”两场全体大会,5月19日平行召开49场专题研讨分论坛。分论坛邀请了主办单位代表、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顶尖研究院所负责人、领先企业代表等就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标准进行深度探讨。



会议同期还将举办“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重点展览展示国内外绿色建筑、绿色新型建材、绿色地产、绿色能源、健康建筑最新技术成果及智能建筑与物联网、住宅产业化新产品和应用实例等,全面展现整个绿色建筑“产业链”,共建“政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合作交流平台。


至此,“2021(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圆满闭幕。在此,感谢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参会代表、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参与!


十七年绿建事业,期待2022精彩继续!


【议程5.0】绿建大会即将召开,51场,400多位演讲专家齐聚蓉城,共同助推建筑碳中和



商务合作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春艳、 刘丹、 尹彩虹、 潘鹏电话:010-58933591、58933584、58933632、88585610-815手机:13111540108、15101063353、18810307845、18510663273(同微信)邮件:bd325178925@126.com